济宁历史文化空城到历史文化假城的危机——以西门大街河道总督衙门复建为例萧夏林 
2021-06-29 12:29:51
  • 0
  • 0
  • 12

济宁历史文化空城到历史文化假城的危机

——以西门大街河道总督衙门复建为例

萧夏林

  作者按一:本文是为被省市高官诬陷罢官坐牢的前济宁任城区长刘宜星写的文创文章。刘宜星当清官,壮志未酬,去官入狱,省市高官心黑手辣,对寒门弟子赶尽杀绝。贴出此文,一在想念干实事的老同学刘宜星,希望他无罪归来,二在希望故乡的官员不要再把文化当做拆迁当做房地产来搞,模仿别人,避免西门大街悲剧,真正走到文化的道路上来。

  作者按二:《齐鲁冤案之歌》是为老同学罢官蒙冤所作。齐鲁大地生奇冤,济宁任城宜星案。捍卫两千四百万,得罪省市数高官。高官一怒刘罢官,二怒判刘十四年。高官不信有清官,坚信官官是贪官。倔地三尺无所获,惊诧中国有清官。刘区破坏潜规则,罪大恶极当清官。清官要当贪官办,制造冤案死里判。无中生有莫须有,欲加之罪辞万端。一审视频五十万,官民看到刘清官。整人高官做贼虚,帝都活动视频关。二审久久不开庭,二审法官左右难。整人高官怕开庭,开庭高官阴谋现。知法犯法不开庭,维持冤案十四年。法官无奈办冤案,不办冤案家不还。

整人高官心太黑,吃人嚼骨魔鬼惭。

我劝高官莫得意,坏事做绝要翻船。

同学一心做清官,去官冤狱十四年。

贫民弟子莫做官,做官切莫做清官。

1、河道总督衙门原地复建失去五次历史性机会,便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合法性,也失去建设成本的合法性,永远失去了机会。复建大肆扩建,破坏了城市复建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也严重伤害了现在的城市格局。大肆扩张复建,历史文化遗产将变成城市漂亮垃圾,变成历史文化假城。过去把文物当作废物,现在把废物当作文物。

2、保留潘家大楼前面搬空的院子和楼房,进行博物馆文化改造,综合设计开发,与潘家大楼一起打造民国百科全书文化城(民国时代),将潘家大楼民国文化做大做强,将民国文化发挥到极致,中国第一。

3、运河之都有两个两个合法性,第一是历史的合法性,第二是现实的合法性。现实的合法性来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支撑。济宁只具备第一个合法性,完全失去了运河之都资格。济宁当对淮安认输,彻底放弃运河之都这个纸老虎,弃虚构之济州古城,停假大空之河道总督衙门复建,撤江北状元镇等,防止走向文化假城深渊,坚定选择现代文化创意改造文化战略,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开创济宁中国文化经典百科全书城时代。

4、河道总督衙门最好的设计,不在旧址再进行任何拆迁,保护老厂房老房子,第一建不完全河道总督衙门遗址公园,第二对老厂房老房子进行文创改造,建河道总督衙门博物馆(纪念馆)。

6、文创天地最为自由广阔,她以历史和自然资源做根基,文化艺术灵感的瀑布做联接,联系历史现实万物,今古结合,现实自然融合,超越历史和现实,创造天人合一之全新历史文化景观。

7、中国文化标志城是一群龟缩在济宁的骗子,把济宁的官员骗昏了。

近日去西门大街,看到从古槐路到云路街,西门大街路北被基本铁皮围墙围起来了,我从120中心前路西一豁口进去一看,原来是在挖掘勘探老济宁房屋地基,里面还有两个老先生在此闲逛。我想,这大概是在寻找河道总督衙门遗址地基。我问旁边一老先生这是干什么?他说今年要在这里复建运河总督衙门了,年底完成拆迁。在济宁,重建或者复建河道总督衙门官方和民间议论十几年了,河道总督衙门旧地除了路边还有点地基,其他地方建房子和楼房建了好几轮了,什么都没了。另一个文质彬彬教师模样先生说,这整个小区都要拆掉,包括西边共100多亩,心疼啊。几十个亿修一个假文物,成本太大了,实在没有重建的必要。这是打着文化旗号反文化,搞房地产,纯粹是祸国殃民的形象工程,花几十亿弄出一片无用的假古董干啥?当然,最后得利的是文旅局官员和商人,拆迁和复建某些官员回扣怎么要弄几个亿。不惜一切代价都是为自己。这个先生说得很无奈。他说他的家就在这后面。

我听后心情沉重。我早就向区里官员建议,在旧城区,河道总督衙门无论异地重建,还是原地复建,都毫无意义,都是最愚蠢没有文化的野蛮行为,严重缺少复建的历史合法性。当然,他们没有主导权。无论河道总督衙门在历史上多么重要,现在没有就是没有了(地上什么都没有了,地下也基本破坏的差不多了),重建复建的河道总督衙门,无论说的怎么漂亮,原样复建的多么逼真(也不可能进行所谓的原貌复建),都是假河道总督衙门,没有什么历史文化价值。所谓配套建设明清建筑、展览、公园、绿地、文玩等旅游产业项目更是想当然的荒唐设计。无限扩张的庞大的河道总督衙门复建的工程就是官商的房地产,到头来复建必然是又一个毫无未来的祸国殃民之小北湖悲剧。

现在的所谓大拆大建滥建的不惜一切代价的运河总督衙门复建计划,必然是一场非常恐怖的政治实用主义,是济宁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的一场浩劫。一旦原地复建,运河总督衙门地下历史文化遗产将破坏殆尽。这将标志着济宁从文化空城走向反运河历史文化的文化假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后果更为严重。

一、河道总督衙门复建的历史合法性危机

河道总督衙门湮灭七十多年,复建重建议论了十年,官商觊觎了十几年之后,终于要所谓复建了。这个野蛮毫无文化创意反河道总督衙门历史文化的浩大工程能不能进行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在城内核心区域,大规模拆迁,异地重建是文化闹剧,原地复建是文化悲剧,复建完成,建成假古董之后,将是更大的悲剧,必成中国城市文化笑柄。当然,如果到市区边缘发展潜力之地重建,无拆迁,作为运河博物馆,还是很有历史文化和古典建筑意义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遗产被严重破坏或者完全能消失之后,不是不能重建,要么原地复建,要么异地重建,一般是原地重建。这主要看是什么历史文化遗产,消失的时间有多久,还有多少历史留存。一是复建再建的文化合法性够不够,二是要看建设成本(建设资金和社会成本)的合法性。如果原来是非常重要的宗教圣地,原地重建的重要性和合法性就比较充分。如果是其他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原地重建的合法性也是存在的,关键看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没有。在今天,一个重要的宗教圣地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如果刚刚遭遇战争和恐怖主义袭击,一定是马上原地复建的,有充分的合法性,但一定是原式复建,绝对不会是拆除式异地重建,即使无法原地复建,也是异地原貌重建,包括使用所有的老建筑的建材。

一个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消失时间太久,就基本失去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意义。过去的岁月形成了新的历史新的城市格局和文化,要复建拆迁成本大大增加。如果地上历史文化遗产完全消失,拆迁复建不仅是对新的历史文化记忆的毁灭,也是是对历史文化的强奸和地下剩余的历史文化的彻底毁灭,让城市历史文化回到零点。这是最要不得的。复建的东西建的如何漂亮,都是假文物,没有多少历史文化价值和市场文化魅力,商业文旅价值也基本是负数,。世界上现代国家和地区,包括港台,对文物的认定,一般以五十年为界限,超过五十年的建筑一般就是具有了文化价值,没有特别需要,就不能随便拆除,要拆也要经过文物部门审批,审批通不过不能拆。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完全消失五十年,也失去了复建的合法性(无法连接历史了),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剧烈变迁地区(地基遭遇破坏,成本大增)。这也是现代文明国家文物法的通则。今天的中国完全没有这个概念,几百年的历史文化遗产,无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房地产,官商说拆就拆。今天还在市中心大搞大拆大建濫建的野蛮游戏,实在令人惊诧。竹竿巷北悲剧就在眼前,明清时代的竹竿巷野蛮消灭了,新的竹竿巷一钱不值。

河道总督衙门1411年设立,1902年被清政府裁撤,河道总督衙门运行591年,到现在已经600多年。它对于整个大运河和济宁的文化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关键是今天还有没有复建的合法性。历史记载,1945年时房屋基本被毁,碑刻多数遗失,文革时期所剩最后一个建筑物被毁,河道总督衙门彻底消失。时间应该从1945算起,到现在已经75年了,即使文革,到现在也已经五十多年了。仅仅从时间上来说,河道总督衙门就失去了复建的文化合法性。

总督衙门原地1955年拆迁后一部分成为老二中北操场,后来成为二中暖气器片厂,部分地面盖了工厂,大部分地面盖了居民楼,可以说七八十年来,地基剧烈变动,运河总督衙门地基遭遇严重破坏。

如果河道总督衙门还有遗存,大院基本框架结构和周围明清民国景观还有一部分,就有复建的某种合法性。第一,如果有三两座老房子,甚至一座老房子,复建就有文化的合法性,复建以旧带新,相互影响渗透。第二,没有老房子,如果衙门大院还在,院内是平房民居,地基基本完好,可以原地发掘历史地基复建。当然,最好的是是建不完全遗址公园。第三,如果大院没有,也没有老房子,有原来总督衙门大门,复建也有依靠,大门具有统领历史的象征意义。第四,如果河道总督衙门地上什么没有了,大院也没有了,基本地基还,周围还有一些明清民国建筑,复建也有合法性,新旧结合,内外呼应。第五,即使没有以上条件,如果找到原来的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有十块八块石刻碑石,要复建,也算有一个差强人意的理由。第六,衙门大院地上无什么建筑物都没有了,地基也遭遇很大破坏,如果有两三棵百年老枣树,老槐树,即使一棵,也是复建的一个理由。

关键现在地上什么历史建筑都没有,连棵老树都没给留下,湮灭的干干净净。只有原来西门大街路边几块青石板悲哀地躺在路边,任凭风吹日晒。这几块青石板,也是西门大街遭遇毁灭命运之后的劫后余生。这些青石板是西门大街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可是没有人意识到。

2010年济宁市中区文物局和济宁市文物局在此一带勘探,挖了一条100米长深沟和一条50米深沟进行勘探,发现河道总督衙门基础地基遭遇严重破坏。大家可以想一想,七八十年来,平房楼房盖了好几轮,地基能够幸免吗?!

从历史文化合法性上来讲,复建河道总督衙门已没有任何正当性,也不应该在原地复建。大肆扩张,大拆濫建的复建扩建更没有合法性。这并不是说,河道总督衙门被济宁破坏殆尽之后,她就彻底消失了。这就是要换另一种那关思路,用文化创意的方式让河道总督衙门复活。最美最经济的方式,就是重建西门大街,把西门大街建成文化步行街,大街两边不再进行再进行任何拆迁,挖掘河道总督衙门,建不完全河道总督衙门遗址公园。利用现存民居和老建筑,建河道总督衙门博物馆。这样设计和处理就更有河道总督衙门文化情怀和历史文化高度,是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虔诚忏悔,也是对河道总督衙门最高最全面最深厚的敬意。

二、河道总督衙门痛失五次复建机会

1902年河道总督衙门裁撤后,济宁河道总督衙门大院被各单位瓜分,抗战时期日本人曾经占领,1945年后,河道总督衙门房子大部分被破坏,碑刻多遗失。1949年只剩一座押签坊,毁于文革初期。

现在看来,运河总督衙门有五次复建重建的机会,而且只有这五次次。这五次机会都失去了,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第一次,是抗战胜利后,河道总督衙门遭遇严重破坏,但还有部分房屋,房屋基础还在,复建最容易,最具有正当性。在兵荒马乱的时代,没有有见识的商人和文化人出来拯救复建,可能没人有这个文化心思。

第二次,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太白楼是1952年重建的。当时官员嫌太白路小而老旧,这次重建不是原貌复建,是推倒重来,对太白楼来说是个大灾难,严重破坏了太白楼千年的历史文化价值。今天我们游览太白楼,无论怎么看,看起来都是假的,看不出来是千年太白楼的味道。当然,她就是假的,历史只有60多年历史,除了几十块碑石之外,与过去的太白楼没有多少关系,太白楼的历史文化魅力自然大大降低。济宁太白楼应该是中国第一座太白楼,历史最为悠久。十几年前,前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曾经想拆现在的太白楼,他嫌现在的太白楼小,想建一个更大的太白楼。山东官员好大喜功,喜欢威武,结果1952年毁掉了老太白楼——中国第一座太白楼。幸亏这个文盲工程阴谋没有得逞,否则这座太白楼又死了。新太白楼是赝品,是假的,一钱不值。当时,应该复建河道总督衙门,维修太白楼,而不是拆除太白楼,重建太白楼。就是这个新建的太白楼也是严重受损,原来气势恢宏的大门等也是个拆掉了。当时的主政官员恐怕没有意识到运河总督衙门的价值,或者说意识到了,没钱修,复建运河总督衙门需要不少钱。我想主要是没有文化意识。这个时机应该是比较好的时机。除了政治,山东人很难走在时代前列。

第三次,当是文革时期。虽然大运河是中国骄傲,曾经的总督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但政治形势逼人,可以想象复建没有任何可能,相反留存的一个建筑在文革中破坏掉了。这个不是复建的机会。当然,复建也是可能的。主要看官员。当然也有最大的可能,举世无双的大运河和民族英雄林则徐,这些历史的光辉,如果遇到懂文化的爱国官员,说建还就能建起来。可惜济宁没有这样的幸运。

第四次,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河道总督衙门一带应该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平房(包括工厂厂房),河道总督衙门的一些碑刻石板砖瓦等东西还是存在于这些平房之中和地下,就当时来说,原地复建的合法性也充足,建遗址博物馆更好。当时的济宁官方和民间恐怕都没有这个历史文化自觉。河道总督衙门再次痛失大好时机。

第五次,九十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期,所谓中国旧城改造时代,大规模建设楼房的时候,复建或者建河道总督遗址公园合法性依然足够。这是河道总督衙门复建最后的机会。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在这个时候挖掘保护和复建的,当然,更多的城市急功近利没有文化自觉,不仅不挖掘保护,而且还大肆拆除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当然,济宁是榜样。大规模楼房建设意味着河道总督衙门地基遭遇严重破坏,河道总督衙门就此失去了复建的基础,也就失去了重建的合法性。

所谓五次复建的机会,实际上只有四次,或者说仅仅只有这四次。在文革时代,河道总督衙门要复建是不可能的。

第五次机会,济宁不但没有抓住,没有复建,相反,老济宁历史文化遗产全面毁灭,明清民国街道和老四合院被彻底拆除,元明清以来的青石板路拆除打成石子,老一中红楼裙楼和小南楼,一中古槐校区的原道署衙门留存的西花厅碑廊等全部拆除,竹竿巷也是一夜也清除,潘家大楼也再次遭遇严重破坏,吕家花园被拆,济宁八大花园之首的戴庄的荩园破坏了四分之三,大运河改造拆除两岸的民居和街道,造成济宁历史文化遗产灾难性破坏,历史文物严重流失,济宁大运河文化全面崩溃,或者说老济宁彻底崩溃。济宁历史文化古城基本面貌在九十年代消灭殆尽,只剩下几棵古树东大寺等老济宁万千文化之一二。2014年后,由于大运河文化认识问题,大运河两岸残留的城市老街,运河两岸乡村和老街道老工厂再次遭遇毁灭性破坏。

历史给了济宁五次机会,济宁毫无意识,视而不见,显然是缺乏基本的文化自觉和基本的文化眼光。机会就是河道总督衙门复建的合法性。机会一旦全部失去,则不可能再来。河道总督衙门复建失去全部机会后,就失去了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如果采取极端恐怖可怕的政治实用主义,大拆大建濫建,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三光政策,天翻地覆,不仅是济宁政治经济文化的噩梦和灾难,河道总督衙门地下残存也将斩草除根,彻底消失。复建一个假冒伪劣、僵尸一般河道总督衙门又有何意义呢?

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复建之基本原则

河道总督衙门失去原地复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后,就该另寻他途。

退一万步讲,假设河道总督衙门还有复建的合法性,如何复建呢?毫无疑问,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拆迁,原地复建河道总督衙门,并且有机地融入现在的城市文化生活环境之中,不能乱拆乱建濫建,拆除河道总督衙门旧地及周围建筑,驱赶周围居民,无节制的扩大河道总督衙门附属衙门家属院等和什么文旅开发。真正的河道总督衙门复建,不搞河道总督衙门原址之外的拆迁,要最大限度保护城市现状,复建的河道总督衙门只有在现状包围中才具有历史文化的张力,假加真是新,河道总督衙门属于新历史文物,保有了河道总督衙门的历史文化意义。现实城市生活文化环境是复建文物的滋养者保护者。如果新文物是鱼,现实周围的房屋居民和生活文化设施则是鱼。如果像现在设计这样,大肆扩张,复建河道总督衙门,复建附属机构,再加上文旅,假加假,再加假,则是地地道道的假了,河道总督衙门和周围附属建筑都是假的文物了,完全失去历史现实的支持和保护,变成城市文化垃圾了。复建和重建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和假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凡是无限扩大规模,搞什么明清配套建筑,搞什么文化商业,绝对是别有用心,他们重视的不是历史文化而是商业地产工程,应该高度警惕。

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复建,是本体复建,不建周围附属建筑。这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复建的基本常识。无限扩大,大肆建设,制造虚假的城市流行假古董文化景观,其实就是制造毫无历史文化意义的文化沙漠。

我们看到,被破坏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过去和现在大都在城市中心,复建必然产生新的拆迁和破坏,复建应该以最小拆迁为准则,减少对城市现状的破坏和冲击。这也是保护城市文化历史记忆的基本原则。现在既有的城市格局,无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筑,还是九十年代建筑,还是本世纪初的建筑和街道,都已经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只把明清民国,甚至只把明清建筑当作历史文化的观念是最突出的文盲的表现。一切时代的历史都是宝贵的历史,都是珍贵的城市记忆,都应该珍惜保护。这就是说,文物复建只复建本体,不复建附属建筑,不扩大本体之外的规模。河道总督衙门复建只复建河道总督衙门,不复建河道总督衙门附属机构,包括家属院等。你也无法复建(记录很少)。复建也毫无意义。我们必须知道,复建的河道总督衙门是新文物,她的意义主要是这个名字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必须把她镶嵌在现在既有的城市格局中,或者说现实的城市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中,才能激活“河道总督衙门”这个名字,与现在的历史文化中形成相互的冲击和对话,产生历史文化的张力,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相互爱恋,相互提高自己的文化品行,复建的河道总督衙门才能显示其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如果你无限扩大,复建的河道总督衙门是新文物,周围全部是假的明清建筑,是完全一体同性的东西,无法产生激情和张力,复建的河道总督衙门则在一片的假明清建筑文物和街道中失去历史文化的张力,一起成为漂亮的建筑垃圾,失去河道总督衙门历史文化价值。主角是假的,周围附属也是假的,主角可能则更假了。如果只是河道总督衙门是假的,而周围是近二三十年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建筑群体,是真的城市历史和记忆,复建的河道总督衙门则在真实历史文化的包围中变得真是起来,有历史文化意义起来。

在城市中心复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要尽量尊重城市现状,不能大拆大建濫建。所谓尊在城市现状,就是尊重近几十年的城市格局和历史文化积累,这包括现在的小区,现在房屋建筑和居民,现在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等,现在的居民都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官员,包括不少文化人,往往重视物而忽视人,所谓城市居民。和物是一体的,人比物重要,没有人历史文化遗产将失去巨大生命活力。一些文物复建重建区,采取三光政策,把所谓复建区域全部拆迁,人全部赶走,留出所谓历史文化遗产复建地盘,甚至几倍的地盘,进行所谓的伟大复建计划。比如要复建河道总督衙门计划。

即使过去错了,河道总督衙门失去了复建的机会,但你必须尊现在,尊重现在的居民,现在具有最强大的合法性。河道总督衙门的明清时代是历史,现在这几十年也是城市重要的不可分割磨灭的历史。不是说过去错了,忽视了,你现在拆,就具有合法性,就是正确的。在复建完全失去文化合法性和成本合法性之后,强行复建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没有合法性的,其历史文化价值含量很低,所谓文物成为废物了。

在城市中心,大规模拆迁建设之后,假文物连成一片,一片片崭新的城市文化垃圾,变成了城市文化沙漠,城市历史文化再次沦丧,历史文化遗产地下遗留也将在大拆大建滥建的三光(拆光砍光挖光)之中彻底失去,城市一下子失去历史和现在,重新回到历史零点,城市文化元气大丧,城市文化向心力安定力和从容性将荡然无存。这是非常可怕的。

在老百姓厌恶假冒伪劣商品和假文物的今天,你主体历史文化遗产是假的,你周围的所谓文旅商业建筑是假的,假上假假,谁愿意来这里旅游,来这里消费,来看假文物呢?!

在文化创意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时代,在市中心拆大建滥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早就不合时宜了,也不允许了。这也是最落后最反城市文化的野蛮方式,让城市文化失去积淀和安定,失去深厚的文化情怀,是文革反文化的暴政模式,最要不得的。

四、河道总督衙门巨额成本合法性危机

河道总督衙门复建的历史文化合法性没有了,就等于失去了任何复建重建的正当性。其实,历史文化的合法性也隐含了建设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合法性,只是没有直接表露出来。建筑物一旦超过50年就具有了文物价值,文物一旦整体性消失五十年,也就失去了复建的合法性。五十年,沧海桑田,物不是,人也非,平房变楼房,一次次建设,拆迁复建的成本巨大。时间越长历史文化遗产破坏越大,历史遗留少,拆迁复建成本越大,复建的合法性越低,进而失去了复建的价值。建设成本从来都是复建合法性的核心指标。很多历史文化遗产无法复建,除了文化的合法性之外,建设成本太大是关键。

河道总督衙门早就失去了历史的合法性,野蛮拆迁,不惜代价,大肆扩建附属设施,强行上马,严重违背历史文化遗产复建的基本规则和常识。这样的复建实在让人觉得恐怖。

河道总督衙门到底在哪里,现在的只知道一个大概。河道总督衙门到底多大,似乎也莫衷一是。有老济宁说,河道总督衙门本身没有多大,也就是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过去的政府机构简洁,政务人员也不多。有人说面积也就十几亩地。据历史记载,原河道总督署建筑规模颇大,设有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书办房、衙神祠等单体建筑40余座,合厅房115间,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明清两代驻济宁河道总督署座落在城区西门大街路北,旧址中心原属济宁二中操场,后改为校办暖气片厂,现在已经停产,她南临西门大街,北至院后街,东靠任城信用联社、任城公安分局、市商业局、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旧址东西约140米,南北约227米,占地面积约为31800平方米(约48亩)。这48亩地显然是加上了河道总督衙门的家属院等房屋面积。

今年似乎确定原地复建,也开始入户测量居民房屋面积。不过,济宁很多项目鼓噪了很多年都没有动静。荒谬虚构的济州古城,包括河道总督衙门复建,鼓吹了很多年了。今年确定复建,没看到济宁日报和齐鲁晚报报道。以前报道多次,不知道为什么今年这么重大的事项不报到,搞得静悄悄的,偷偷摸摸,好像见不得人似的。

2018年5月23日新闻:“河道总督衙门复建项目北至院后街,南至西门大街,西至云路街,东至古槐路。编者从2011年7月的济宁市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情况汇报中了解到,拟在东至古槐路,西至县前街,南至西门大街,北至院后街地块恢复重建河道总督衙门(运河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00亩,拆迁面积约10.04万平方米,总拆迁补偿投入约8.5亿元。拟规划建设的河道总督衙门片区由河道总督衙门遗址(河道总督衙门博物馆)和附属衙门区组成......该项目建成后对于弘扬运河文化,提升济宁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济宁河道总督衙门复建选址确定 快看在你家附近吗》)。

很显然,河道总督衙门复建增加了很多附属建筑,向西到了县前街,向东扩张到了古槐大街,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可以说极尽拆迁面积扩大之能事,这向东扩展虽然面积不大,却是银行政府机关商业建筑居民密集地带,拆迁代价巨大。论说民商银行商业局等不在河道总督衙门旧址之上,应该尽力回避,减少拆迁建设成本。很显然,有人就是为了扩大而扩大,为了拆迁而拆迁,动机不纯令人怀疑。这严重违背历史文化遗产在市中心原地复建不可扩大的原则。河道总督衙门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显然不在于河道总督复建,而在于复建任何扩大复建面积,扩大地产建筑工程。商业利益远远高于文化利益。

“总占地面积100亩,拆迁面积约10.04万平方米,总拆迁补偿投入约8.5亿元”,很显然与实际有很大差距。有人估计,所谓整个工程下来,拆迁成本和拆迁补偿及建设成本要超过30亿元,几乎相当于任城区半年的GDP,可巨大无用的浪费。

这所谓的河道总督衙门复建的100亩地,位居济宁核心区域,属于居民密集区和政府机关及商业密集区,人口众多,拆迁成本巨大,拆迁难度更大。

第一,拆迁成本和建设成本巨大,仅仅复建河道总督衙门就六七亿元。花费几十亿建一片假古董,得不偿失,祸国殃民。

第二,社会成本巨大。如此大规模的拆迁,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和子女读书就学,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市里中心区,教育医疗资源最优势区,谁愿意到城市边缘重新买房。重新买房又是多大的心力和财力。这项工程严重影响市民百姓的生活,老百姓肯定不愿意搬迁,强制搬迁,必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大幅度提高政府维稳成本。

第三,这一带是成熟的城市区域,历史不过二三十年,拆除变成垃圾,是巨大的国家财产资源的浪费。这么多人再去其他地方寻找家园,占有新的资源,同样是国家财产和资源的无端浪费。

第四,复建必然是一项彻底失败的复建工程。西门大街是老城区,如果复建成功,河道总督衙门的地下遗产将彻底破坏,等于掘了河道总督衙门和老济宁的坟。这一片的历史文化将回到零点,近几十年的城市文化积淀消失,河道总督衙门在济宁尸骨无存。假河道总督衙门及其附属假明清建筑完全失去历史根基,不过是建筑大师王澍所言100亩的城市漂亮城市垃圾,既无历史文化意义,又无商业意义,可谓济宁最大的文化沙漠城。在今天,谁愿意来济宁看一片假冒伪劣的河道总督衙门?

河道总督衙门复建计划讨论了八九年,一直没有进展,主要是拆迁成本社会成本和建设成本巨大,超过想象。据说,这一计划遭到市里和任城区官民强烈反对。不知这一计划今年为何有进展。有人说,一部分人看文旅局笑话,觉得进行不下去,刚开始就结闾尾,一是等有人被抓,半途而废。

大家想一想,一个彻底丧失历史文化合法性,一个大拆大建濫建,违背历史文化遗产复建基本常识的所谓文化工程,完全祸国殃民的房地产工程,哪有不失败不大失败的道理。不大失败,天理难容。当然,有少数官商在济宁大失败中赚得盆满钵满。济宁市最高领导将被世人唾骂,济宁百姓济宁历史文化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这个所谓复建工程遭到济宁市官员和任城区的强烈反对,这说明市里官员和任城去领导还是明白这种大拆大建烂建的危害性,严重缺乏文化的合法性和建设成本的合法性。不知道为什么反对无效,不知道为什么文旅局有这么大的权利权力。文旅局为什么在任城区核心区域大拆大建,济宁文旅局没有这么大权力,更不是文旅局胡作非为的地方。在政任城区府地盘,为什么济宁市文旅局如此大胆包天呢?

仅仅就拆迁建设成本来说,复建总督衙门就毫无必要。用这么多钱保护老工厂,发展济宁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国文化百科全书城,将是怎样的一个文化大发展。这些人意识不到,现在是文创为王的时代,尤其是中小城市,需要文创发展现代文化。济宁需要的绝对不是大拆大建,复建造假,需要的是文化保护,老工厂保护,老街道保护,老乡村保护,需要的是现代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思想的启蒙。

历史文化遗产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景观,涌动着的各个时代的生命气息,更是一种静谧醇厚的文化味道。100亩复建工程绝对没有这种气息和味道的,相反是一种令人恶心的俗艳,或者美丽僵尸。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靠积累沉淀下来的,不是大拆大建滥建出来,尤其是不成本的大拆大建滥建。相反,大拆大建滥建必然毁灭城市记忆,消灭历史文化,让城市记忆一夜消逝,乡愁不再,灵魂无处安放,让城市变得动荡陌生,魂不守舍,粗俗丑陋,面目狰狞。这样的城市何以自处?

政府规划中,一会“运河博物馆”,一会“河道总督衙门博物馆”,在一块地上建两个性质差不多的历史博物馆,实在让人费解。

复建河道总督衙门的目的,一是建运河博物馆,二是建河道总督衙门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非常重叠,她们之间的关系在哪里?她们并存的合法性在哪里呢?济宁很难建造一个全国性的运河博物馆,运河博物馆大运河文化是重要内容。现在西西门大街东头正对着的是济宁市博物馆,你建一个运河博物馆文物从哪里来?就目前济宁的博物馆水平来说,所谓运河博物馆,不过是把济宁市博物馆里的关于运河的文物拿出来,放到运河博物馆里和河道总督衙门遗址博物馆里,等于把济宁博物馆一分为三。这不是荒唐无聊吗?

其实,现在建博物馆,一般建在城市边缘,利用地标建筑带动地产和文化发展。这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和博物馆并行发展的一个趋势。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死死抓住城市中心不放。当然,像孔子博物馆那样,建在荒郊野外,鸟不拉屎的地方,也是荒唐透顶。

我知道这背后除了官商勾结,还有中国文化标志城一群骗子的影子。当然,他们是官商勾结的一部分。

河道总督衙门似乎在不惜一切代价原地复建。他们背后是中国文化标志城集团。他们被所谓中国文化标志城给绑架了,或者说双方勾结在一起来欺骗济宁是最高领导。中国文化标志城前些年一公布就,被网友骂是文化骗子,没想到到济宁安家落户。中国文化标志城的发起者就是一群骗子,他们说中国文化标志城概念的兴起是因为台湾去中国化,是台独。中国文化标志方面,台湾要比大陆标志的多。真他妈的滑稽,台湾去中国化,搞台独,与在山东曲阜邹城孔孟故乡搞中国文化标志城有一分钱关系吗?一群骗子诈骗集团,不要脸到极点。据说,搞中国文化标志城的核心人员说,山东官员没文化好骗。

五、道貌岸然的复建理由和意义

河道总督衙门是运河之都的象征和标志,复建河道总督衙门,可以弘扬大运河文化,提升济宁市城市形象,一直是济宁官方标榜的伟大意义。

一百亩毫无历史文化合法性的假河道总督衙门和伪明清建筑,历史文化假城,济宁文化沙漠,能够弘扬大运河文化?能够提升济宁市的城市形象?!

河道总督衙门的确曾经济宁运河之都的标志。济宁把河道总督衙门消灭半个多世纪了,老济宁都拆光临,象征和标志都没有了,哪里还有运河之都?过去四五次复建机会,你毫无文化知觉,现在重视文化了,你想起标志了,就耍起流氓来,就像造假标志,代表运河之都?你失去复建合法性,复建的假河道总督衙门没有价值,既无法代表运河,更不能支撑起运河之都称号。运河之都需要明清时代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做支撑,你早就是运河文化空城,复建的假河道总督衙门更没有资格无法代表运河之都。过去你把人家祖宗全家都残酷地杀了,现在你建一个人家的假祖宗,摆到人家宗祠里,代表人家整个家族,有可能吗?这不是开玩笑吧。其实,今天的济宁早就不是运河之都了。历史文化名城早就在变成历史文化空城之际,济宁就永远彻底的失去了大运河,失去了运河之都。济宁满街满屏的运河之都标语口号,不过是强颜欢笑的假唱而已。一个个规划宏伟投资巨大的历史文化项目,包括复建河道总督衙门,不过是在走向更可怕的文化深渊——历史文化假城而已。

河道总督衙门复建乱拆濫建,向西到县前街,向东一直拆到古槐路西非河道总督衙门区域,为扩大而扩大,目的所谓是为了把潘家大楼博物馆和河道总督衙门连成片,达成所谓成为文化旅游区。这是官方论述大肆扩张的另一个论调,完全是幼儿园逻辑

所谓文旅项目的连接,不是地理连接,也不是无障碍视野连接,而是深度的历史文化连接。通过野蛮拆迁,强制连接,这不叫连接,而是叫胡乱拼凑,是最低级无意义的连接。潘家大楼、济宁博物馆和河道总督衙门,都是老济宁,本来就是一体的,并且一直紧密联系着。由于后来的破坏,不断被分割,被消灭,显得有些距离了,但在历史文化上她们依然是一体的。相反,当你你大规模拆迁,大规模的驱逐百姓,消灭了她们连接的历史文脉,隔断了,变得模糊了,虚假了,失去了连接。看起来连接了,实际上更远了,相见不相识了。这不是连接,这是实实在在的历史隔绝。

复建的河道总督衙门和附属数万米面积,是假文物,是文化僵尸。博物馆铁塔寺声远楼是真的,潘家大楼是真的。他们能连接吗?真的和假的怎么也连不成片,死的和活得也连不成片。

不要以为把现在的民居都拆了,老百姓都赶走了,没有建筑阻碍就连成一片了。你是不是把济宁和济南之间的乡村城市都拆了,济宁和济南就连接在一起,是一个城市了?幼稚而文盲,文盲而幼稚。

过去是一体的,是老济宁历史文化名城浑然一体的文化连接。他们是天然的连接者,元明清民国文革八十年代,历史的,文化的,天人合一地连接在一起。

现在硬是强制地理连接,是无法连接的,她们之间有强大强烈的排异反应,相反不拆,倒是有部分的连接,毕竟也是几十年的邻居,有过去悠久的历史,有了基本的文化节奏和互动,另外地下还是有天然历史文化连接的。复建,大规模拆迁后,河道总督衙门地区,100亩假明清假文物,地上地下历史文化积淀归零,上面下面都是去历史文化联系。真的和假有本质的区别。道不同,不相与谋,真的潘家大楼与假的河道总督衙门无论如何也连接不起来,失去历史文脉的地理的强制连接是无法连接的,也是无意义的。

文化从来讲究内在的连接,有历史天然的逻辑性,不是表面的地理的连接,一览无余的相望。文旅更讲究一种曲折的探寻和徘徊,讲究曲径诗意,不是直截了当一览无余。

潘家大楼是一个很有文创价值的地方,可以通过文创打造一个美轮美奂的民国百科文化城,或者民国时代纪念馆(需要好好研究)。这也解除潘家大楼在路边焦虑逼仄的困境。

潘家大楼周围的建筑不要拆,所谓恢复潘家大楼原有地盘也毫无意义(已经拆的就拆了,公安局的那片拆的好,也必须拆),在拆就是还破坏现有历史文化浪费现有资源。要搞文创,做历史文化项目的文创,通过文创进行历史文化的连接,形成潘家大楼的文化风景。

潘家大楼的整理项目似乎完成。去年被公安拆掉房子盖的楼房拆掉了,潘家大楼前面公安局的院子三个楼房建筑已经完成迁移,楼房空下来了。潘家大楼我没有研究,潘家花园在哪里我也不清楚。目前似乎没有继续再拆迁必要。潘家大楼,或者说潘家大院已经无法恢复原状,我认为通过现代设计,用划线或者立碑布桩的方式,规划出潘家大院的大体范围,树立看板介绍说明,没有必要再进行拆迁。公安局腾出的院子和楼房中间打通,和潘家大楼贯通,融为一体,把这几个楼房进行创意文化改造,外墙进行博物馆化设计,甚至民国化设计,把这里改造成一个民国文化百科全书城,或者北洋时代的历史文化博览馆,北洋时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文化城。

这样既和潘家大楼紧密连起来,公安局小院被民国化,被潘家大楼化,既不必拆除几幢楼房,又充分利用的资源,把这里建成一个内容丰富的民国文旅项目。名字可以叫潘家大楼——民国时代。

文旅局官员欺骗市委市政府领导硬干,济宁少数人鼓噪河道总督衙门复建,包括一些无知文化人,个别政协委员,说什么河道总督衙门是济宁运河文化的伟大象征,是运河之都的标志,济宁不能没有河道总督衙门(为什么你不说河道总督衙门消失是济宁的奇耻大辱,不先跪下来忏悔,你哪里有资格叫嚣什么象征和自豪。只有真正忏悔了,反思了,才能知道怎么正确对待河道总督衙门历史文化遗产,复建不复建河道总督衙门),一副义正言辞,哭爹喊娘的样子。其实,这是空洞盲目的文化自豪感,更是一种极度文化失落感在作怪。河道总督衙门的属于过去。祖宗的光荣和伟大是你今天的耻辱。河道总督衙门被毁和消失济宁的耻辱与悲伤,应该以忏悔的态度,保护的态度来面对河道总督衙门,而不是革命性大肆拆迁,强制复建,让河道总督衙门再次被强奸被羞辱。一个无限扩大,一个被假的明清建筑包围着的假河道总督衙门不仅没有价值,更是是河道总督衙门的耻辱。历史给与你多次复建的机会,你毫无作为。这是谁的责任和耻辱?济宁不能没有的东西太多了,你没有了,就是没有了,再也回不来了。竹竿巷还能回来吗?一中红楼还能回来吗?一个个大教堂还能回来吗?百年十里飘香的玉堂酱园还能回来吗?不能。河道总督衙门也是永远回不来了。曾经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已空空荡荡。现在,就是连运河都成为死河,看不到千年大运河的一点身影,如何运河之都?

文旅局的官员似乎不知道复建河道总督衙门没有意义,不知道复建需要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就算文盲无知,但拆迁和投资建设更需要合法性吧。对于政府来说,现实的合法性比历史文化的合法性更为重要。故乡的一些官员,包括一些文化人,想事情,做事情,完全不顾及巨大的建设成本和社会成本,不计算可行性,总是不惜一切代价的样子,一意味的政治实用主义和政治恐怖主义搞文化,完全不顾及国计民生。他们不知道,他们大搞的运河之都的下面是更可怕的文化假城,是济宁文化的死刑。

六、济宁 纸老虎“运河之都”的合法性困境

济宁上几届领导不重视文化,也没文化,像前市委书记孙守刚连高中都没读过,大搞政治经济实用主义,甚至政治恐怖主义,严重破坏了历史悠久大运河文化,明清时代的街道青石板路重要不重要的历史建筑几乎全部遭遇拆除,济宁历史文化名城变成历史文化空城。现在的领导重视文化,当然好事,但似乎缺少文化自觉和文化远见,依然老一套,大搞政治实用主义,不惜一切代价,大拆濫建,似乎把失去的历史文化遗产再建回来,大造仿古形象工程,到处制造假文物城,结果让济宁由历史文化空城走向文化假城。

其实,这是更为危险更为深刻的危机。

最近十几年,济宁陷入了大运河文化极度焦虑之中不嫩自拔。2014年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面对标志性历史文化遗产的消失,济宁领导非常着急,一些领导对大运河文化缺少基本认识,一心想着找回竹竿巷和河道总督衙门们等大运河代表性历史文化遗化昔日的光荣,不惜代价,原地复建,或者异地重建,二是急着把运河两岸的老街和乡村以及老工厂这些基础的大运河文化遗产拆除,城市景观化,把大运河打扮的光鲜亮丽起来。他们不知道,竹竿巷永远不可能回来了,任何重建都是徒劳,河道总督衙门也不可能回来来了,任何复建都是枉然。现在几乎被清光的运河两岸显得有些破烂的老街道老乡村大树,可谓运河最深厚最悠长的大运河文化,济宁大运河生生不息的历史和故事就在他们那里,他们和它们在大运河文化传奇就在,他们和它们就是大运河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可惜基本扫荡光了。

河道总督衙门的确是济宁所谓运河之都的标志。它只代表过去老济宁大运河的辉煌,她是明清民国的大运河之都,甚至文革时代,改革开放之初,济宁都可以称运河之都。现在,河道总督衙门没有了,老济宁没有了,运河之都自然就不存在了。一下子化几十亿,100亩大拆了濫建,建一个假的虚胖的河道总督衙门滥竽充数,毫无意义。在九十年代初,河道总督衙门失去最后一次复建机会,九十年代中后期,明清时代商业之象征竹竿巷一中红楼等的毁灭,标志着济宁运河之都彻底死了。河道总督衙门和运河之都永远回不来。

这是山东人的文化宿命,济宁的文化宿命,济宁官员必须认命。

河道总督衙无论原地复建,还是市内异地重建,都无法让运河之都回来了。

河道总督衙门作为济宁明清时代运河之都的第一象征,绝对不可遗忘。对河道总督衙门最好的纪念和最高贵的缅怀方式,就是在旧址区停止一切拆迁,创建一个包容一切历史和现在的不完全河道总督衙门遗址公园,对旧址留下来的老房子老厂房进行文化创意改造,建一个的别具一格的河道总督衙门博物馆,为河道总督衙门留下最后的颜面。在大运河历史文化面前,低下头,用一种我有罪我忏悔的态度面对河道总督衙门旧址,挖掘保护,这是才是真正具有震撼力的文化情怀。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重视文化发展,大运河文化自然成为大运河沿岸城市文化发展的重心。尤其大运河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以来,大运河文化更是成为沿岸15大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像济宁淮安这些老牌的大运河城市。

济宁市自然把发展大运河文化作为第一要务,甚至唯一要务。几乎所有的大运河城市地方政府很难有其他文化选择和战略,发展其他文化。这些城市往往被禁锢在大运河文化枷锁之中,无法前进。济宁市官员面对历史文化空城唯有绝望叹息。在全国大运河文化发展的声浪中,济宁官员和一些市民感受到了其他大运河城市运河文化发展巨大压力,尤其淮安运河之都的成功和枣庄台儿庄运河古城的巨大成功之后,让济宁市官员抓耳挠腮,夜不能寐,头上似乎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他们只能走山东文化老路,搞老一套,没真的,就搞假的,搞假大空,先喊口号,再搞拆迁,虚张声势,拉运河大旗,做文化虎皮,虚构济州古城,复建河道总督衙门等文化假城。济宁官员电话里天天喊运河之都(甚至首善之区都喊出来了),满大街天运河之都标语口号。其实,济宁的清醒的官员知道自己是没有任何大运河之都文化底气的。运河之都早就成了纸老虎。济宁由历史文化名城变成历史文化空城之后,运河之都就在济宁彻底消失了。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消失就彻底消失了。不惜代价,大规模复建,无节制仿古,则是更大的文化假城危机。

济宁市的官员应该认输,运河之都在济宁死了,运河之都不再属于济宁。这是山东人的文化宿命。这是运河之都在济宁的文化宿命。山东文化永远是一种流行的实用主义的政治文化,数典忘祖和背信弃义急功近利是其永远的文化冲动,轰轰烈烈除旧迎新不计后果大干快上的政治正确,永远中国第一,搞义和团运动第一,搞文革是先锋,催牛逼,搞假大空,无人争锋。它在错误的政治时代永远先于别人几步,在国家开放进步的时代永远落后于别人几步,在激进和保守中摇摆,在宁左勿右中沉醉,在错误面前激进,在正确面前保守,结局自然悲惨,永远后悔莫及。例如,在拆除竹竿巷历史文化遗产的时候,谁也挡不住,到了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大运河文化的时候,终于发现什么都没有了,却死活硬干,没有真的,坚决搞假的。在大运河文化面前,在残酷的文化旅游市场面前,山东人吃尽了苦头。因为天生缺少创新超越能力,永远早被人落在后面,永远在模仿学习别人,永远望尘莫及。在文化上,一味的模仿是没有前途的,搞假大空,制造文化假城更没有前途的。

济宁的官员必须沉底反思,进行革命性反思,放弃假大空的政治实用主义,彻底回到文化自身,回到文化本原上来,以谦卑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那就是立即放弃运河之都的虚妄文化理想,回到现实大地,走文化创意改造的正确道路——这是新的世界文化潮流,尊重保护历史,尊重保护现在,今古结合,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要站在世界看中国,站在北京上海看济宁,才能发展出自己独立于世界和中国的城市的独特文化。济宁走文创道路,发展新的大运河文化,那就是我多次论述的,利用运河两岸的老建筑老工厂发展中国经典文化百科全书城,创建一个个集只中国文化经典百科全书文化城/商业研发/时尚文化娱乐/美食体育公园等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当然,每个创意产业园根据大小设计不同的内容。像山推老厂就可以建一个内容齐全丰富饱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大楼则是主要以民国文化百科全书城为主,以文化产业为辅了。

就是说,济宁的官员必须从山东政治文化的保守落后中,转过身来,面对文化,面对中国和世界,彻底放弃运河之都之路,才能走出政治经济文化的泥淖,凤凰涅磐之再生。

所谓运河之都,非古有之,它是中国一个当代中国文化概念,甚至可以说当代中国城市文化旅游概念。在过去,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包括元明清民国时代,从来没有运河之都之说,甚至可以说在本世纪之前,并没有“运河之都”的概念。运河之都就是本世纪以来,甚至近10年的文化旅游概念。

由此看来,在今天,运河之都有两个合法性,第一,是历史地位的合法性,即你在大运河整个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尤其在元明清大运河辉煌时代的历史地位,就是说,在那个时代你必须是大运河之都;第二,是现实的合法性,历史文化遗产的合法性,就是说你现在大运河两岸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多少,明清时代大运河行政军事最高行政机关管之衙门历史文化遗产是否还在,还有多少老济宁的经济文化遗产,这还包括对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合法性复建重建,博物馆纪念馆遗址公园的兴建等,才能让你成为今天的运河之都。历史的合法性不可或缺,现实的合法性更为关键。纸上历史再深厚,也无法与现实世界的具体文物现实来对抗。

七、济宁与淮安,谁是运河之都

在大运河历史上,称得起运河之都的只有江苏淮安和山东济宁。

在运河之都这个问题上,济宁的对手不是聊城,不是台儿庄,而是江苏淮安。淮安最早自称运河之都,也是最理直气壮的。

我们先梳理历史的合法性,即历史上的运河之都。

运河之都的合法性显然来自古代运河的发展史,尤其是来自明清时代大运河发展史,运河城市在大运河官方管理中的历史地位。元明清时代,六七百年间,朝廷在济宁设置大运河的最高行政军事管理机构,元朝在济宁设置水监都,明清则是河道总督衙门,仅仅明清时代中央在济宁设置大运河最高行政军事机关就有266年,济宁就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运河之都。1677开始,康熙把大运河最高行政军事机关迁到江苏淮安,开始大运河所谓总河时代,1729年清政府在淮安设置江南河道总督,52年时间淮安则是大运河之都的时代。1729年山东济宁东河总督,1730年天津设置北河总督,开始大运河三都共治的时代。不过,江南河道总督1861年裁撤,北河总督则是1741年北河总督裁撤,济宁东河总督则是1902年裁撤.大运河三总督时代,东河总督存在了173年,南河总督存在了132.三河共治时代,应该说济宁的中心位置更为重要,不过谁都管不了谁,三河河道总督衙门时代谁都不是运河之都。

京杭大运河是元明清的生命线的,连接北方政治中心,南方经济中心。济宁在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的中心,济宁与都江堰媲美的南旺分水龙王庙是大运河的心脏,,解决了大运河四季航运的技术问题。济宁通则运河通,济宁塞则全河停。所以,元明清三朝都长时间在济宁设置最高行政军事机关,或者与南河总督北河总督并举。

所以,论在大运河中的历史地位来说,毫无疑问,济宁经历了元明清时代,江苏淮安只是经历清朝中后期,所以,济宁是元明清当之无愧的大运河之都。但是,也不能抹杀淮安曾经是运河之都的历史。历史上济宁和淮安都是运河之都,只是济宁运河之都的时代更为长久,地位更为稳固。

如果综合来看,淮安的历史文化地位也不低。淮安大运河的历史远远长于济宁,春秋时代最早的运河邗沟就在淮安。淮安也一直是中国漕运之都,中国历朝历代的最高行政军事机关都在淮安,漕运历史2000多年。大运河的作用就是南粮北运。如果淮安加上中国漕运之都的深广历史,淮安运河之都的历史支撑力也很强大。

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决定高低,但能决定生死。在今天,决定“大运河之都”生死的则是曾经运河之都济宁和淮安之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是说,唐宋元明清时代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有没有?你还有多少?当年运河总督衙门是不是还在?

毫无疑问,济宁大败,淮安绝对胜出。

济宁是大运河发展的伟大结晶。自元朝以来,商贸发达,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明清时代是中国33个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济宁大运河的商贸中心越河和竹竿巷已经非常国际化,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对外商贸中心。

济宁曾经的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城市文化结构完整,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比较完美的结合,市内大河小河纵横,犹如江南水乡,中国少有的园林般精致美丽的城市。老济宁“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衙门”,行政上6区394街巷,济宁八景自古闻名,近代济宁八大花园也闻名海内外。明清民国街道,元明清时代的青石板路纵横交错,各种大运河的国家省市机构,商店密布,遍布城内的大教堂,教会学校,状元街,一个个大四合院,一个个大院,八大家族政治经济实力雄厚,尤其是状元之家的孙家,在北京政商界举足轻重,等等。老济宁在当时的中国非同一般。

现在济宁历史文化遗产还有什么?几棵老槐树,一座东大寺,一个铁塔寺,两个严重残缺的民国建筑,两三个门楼。河道总督衙门死了,竹竿巷死了,大运河早就失去大运河千年的斑斓,变成一条死河,一条靠抽水机活着的死河。东门大街西门大街连一个明清建筑,一个四合院都没有,除了东大寺,整个济宁没有一点明清时代的建筑。西门大街还有几块青石板躺在路边,东门大街连一块青石板,一棵古树都没有。真是什么都没有了。历史文化遗产干净的叫人目瞪口呆。济宁这么一个伟大而美丽的城市,明清建筑几乎消失的无影无踪。

千古风流成旧梦,历史文化早空城。

历史空荡荡,文化假悠悠。傻大粗笨土俗就是今天成为济宁的城市美学。

在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方面,济宁一直没有作为,相反一直在破坏消灭大运河文化,甚至在大运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更为疯狂。

在大运河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复建重建方面,在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纪念馆方面(没有一家),济宁严重滞后,以致失去机会,失去复建重建的合法性。所谓原地原貌复建河道总督衙门,试图建运河博物馆和河道总督衙门博物馆,不仅毫无合法性,更是所谓博物馆的笑话。

江苏淮安,明清时代的历史文化遗产也遭遇过历史的各种毁灭和破坏,但是淮安依旧保留了一些,尤完整的历史遗址和明清时代的官方园林,并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兴建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和博物馆进行了及时和艰苦的工作。

淮安江南河道总督部院驻地的清晏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修复。1860年捻军攻破清江浦,烧毁江南河道总督署和淮安城市,第二年清政府裁撤。清晏园初名西园,继名淮园,又名澹园,后名清晏园,含河清海晏之意,后又叫留园。民国六年(1917年),淮安人李兰轩集资修园,命名“城南公园”。1946年春,苏皖边区政府宣布为叶挺公园,解放后,复名城南公园,1989年经过精心修建成为古典园林之后,复名清晏园。清晏园现在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有”江淮第一园“之称,是中国大运河总督史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安也正在此公园基础上复建江南河道总督部院。淮安这种复建有清晏园支持,具有强大的合法性。

江南河道总督部院清晏园的命运,与济宁河道总督衙门裁撤之后的毁坏倒掉之后,无人闻问,彻底湮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南北文化的巨大差异。淮安焉有不运河之都的道理,相反济宁如何运河之都呢?

淮安是中国漕运之都。淮安漕运总督府是明清两代的最高政治军事机构,其遗址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在明清遗址下3米处发现有宋元文化层,遗址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淮安漕运总督府毁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房基础石完整,早已建成宏大漂亮的淮安漕运遗址公园。总督漕运部院位于淮安区的城区中心,占地约三万平方米,与淮安府城标志性建筑镇淮楼、淮安府署在同一条中轴线上。现存遗址公园和几处标志性复建建筑。2008年淮安开始兴建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漕运遗址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为展示中国的漕运文化而建设,与漕运总督署遗址相整合,向世人完整地展现漕运古迹和历史。淮安府署,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淮安老城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是全国仅存的两处府级衙门之一,是《窦娥冤》的背景地,其大堂体量为全国之最,面积超过500平方米。

淮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乃至弘扬,济宁绝对无法比拟。淮安自称运河之都,当之无愧。你可以怀疑聊城的合法性,但是,你无法质疑淮安的合法性。

毫无疑问,在大运河面前,在江苏淮安面前,在运河之都的现实的合法性面前,济宁几乎输得一丝不挂,完全失去了大运河之都的合法性。作为大运河的不孝子孙,济宁再拿被自己破坏殆尽的大运河文化遗产自诩运河之都是非常不道德的。济宁官员应该马上向大运河三鞠躬,忏悔道歉,放弃运河之都的虚妄,放弃虚构的济州古城,放弃虚幻的河道到总督衙门复建,放弃虚假的江北状元镇等假冒伪劣文化假城上来,回到现实的大运河上来,直面济宁现实,走向现代文化创意改造大道上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济宁全新的文化百科全书城。说的更实在一点,与其在运河之都上徒劳地挣扎,走向文化空城的深渊,不如在文化上无为,无为总比也不要祸国殃民要好。这就是说,在文创上,要么中国第一,要么无为,就是不能乱为,搞文化空城,祸国殃民。

 如果济宁面对现实,把西门大街建成老济宁步行街,建不完全运河总督衙门遗址公园,方可挽回一点历史的颜面,保留一点济宁运河总督衙门的尊严。在现代形式上,你怎么建都无法改变你落后杭州和淮安运河之都的现实。

现在太晚了,没机会了。与其更难堪失败,不如洗手不干,回到文化正轨上来。

济宁陷入大运河焦虑和危机是正常的,但长时间陷入危机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陷入文化死亡危机而不自知,继续向危机的深渊走去。很多时候危机就是转机,甚至大转机,希望济宁当局醒来。

                         2018年冬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